新來的同事說溫州的飯菜不合他的口味。另一位河南的同事說,家鄉的燴面很好吃,一位老鄉在永嘉的橋下開了一家燴面店,生意卻慘淡(只有河南的幾位老鄉才會去光顧)。正如諺語說:“一方水土養一方人”。
(1)
每個區域、每個家庭、每個人在口味上都有不同的差異。走了很多的路、走了很多年,吃了“一圈”回來,你依然喜歡“媽媽燒的口味”。媽媽燒的“口味”是你來到世界上品嘗“世界的味道”:甜、苦、咸……。你用口味去認識世界、認識食物、認識人……甚至認識人生。在媽媽燒的口味里,你吸收了身體所需要的營養,調節你的身體機能,你不知不覺地長大了。
我經常換工作的環境,每到一個新的工作環境,總感覺食堂阿姨燒得菜好好啊!一個月、二個月,阿姨燒得菜越來越難吃,最后實在忍無可忍拒絕吃食堂里的菜。你有沒有一種錯覺,總感覺朋友家、親戚家的燒的菜比你家要好吃。好了,我不再說下去,我想你明白我要說什么了?
一個人,那就是養你長大,從小燒菜給你吃的那位,她培養了你的口味。在培養的過程中,你可能出現厭食癥,是她用愛治愈了你的味覺,讓你漸漸喜歡吃她燒得的飯菜。我結婚快要近二十年,那位從小燒給我吃的奶奶被主接回天家快十七年了,我的口味依然沒有改變。
試想一下,每天有一位新阿姨給你燒飯吃,或者你每餐下館子吃飯,你的結果會如何呢?
(2)
基督徒的屬靈口味也是如此。
保羅寫信給提摩太、提多要他們在各城各教會設立長老。長老就是神家里燒屬靈食物的人。故此,長老在屬靈的喂養、牧養上要培養基督徒屬靈的口味,使信徒在靈性上長大成人。遇見某類信徒出現屬靈上的厭食癥,長老需要用愛治愈他的口味,不要讓他繼續挑食,只有如此,信徒才能健康成長。故此,一間地方教會,切切地不要陷在每餐換“阿姨”或下“館子”吃飯。神托付給長老牧養信徒,長老就得站起來燒屬靈的美食給信徒吃。用五年、十年、二十年培養信徒愛“吃”釋經證道-神的話語(口味)。
傳統的派工證道或堂會的輪流證道,是特殊歷史環境之下形成的產物,它有時代的特征和優點。但是,它的危害漸漸暴露出來,形成一群厭食、挑食、重口味的信徒。說白了,就是屬靈的營養不良,最明顯的特征:大頭娃娃、結石寶寶和巨嬰。這種口味的形成很難很難地改變它,信徒很想要“下館子吃飯”,有時牧者在巨大的壓力下也會妥協。從派工到牧養,在當下的教會牧養文化之下是一個艱難的挑戰。首先,挑戰的是牧者,其次,才是那群挑食的信徒。
健康的教會,健康的基督徒靈性生命,離不開:1、每間堂會需要一位長老燒屬靈的美食(釋經證道),用五年、十年、二十年、五十年“燒”神的話,喂給信徒吃神的話,使信徒在靈性上挑食癥被治愈,方能健康的成長。2、信徒要被培養聽神的話-聽釋經的證道。如果一個信徒沒有這種聽釋經證道的口味,實質上就是信徒不喜歡聽神的話,不愿意順服神的話。為什么你家的孩子喜歡吃“零食”,卻不喜歡吃你燒得的菜?成人都知道,孩子的味口出現問題了。孩子們總會說,媽媽燒得不好吃,媽媽為什么不將我的最愛給我吃。聰明的媽媽就會禁止或減少給孩子吃零食。不聰明一點的媽媽總是說,要吃就給你吃吧!反正我也懶得燒菜,我也下館子吃了。
當你的會眾開始喜歡吃零食,討厭你燒的屬靈大餐時,你需要做什么呢?聰明或不聰明一點……?
方便面總是好吃的,聞到那個味,你就想要吃一桶……。
媽媽,我生日吃點好的可以嗎?
你想吃什么呢?
來一桶康師傅方便面好嗎?
贊助商鏈接